警方提示
中老年人如何摆脱迷信诈骗陷阱
发布:应县公安局    时间:2013/6/17 16:26:12

 

1、犯罪团伙成员多为35人,其中必有2个以上的妇女,妇女貌不惊人、但为人热情、健谈,具备一定的亲和力;

2、物色好作案目标后,先由一妇女通过与受害人的邻居、同伴搭讪,了解受害人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等(有的是以问路的方式主动与受害人搭讪闲聊,套取相关信息);

3、获取相应信息后,再由另一妇女主动与受害人搭讪,谎称认识受害人(或认识其亲属),并通过闲聊赢取受害人信任,然后通过自己治病或消灾解难的经历,抛出“神婆”、“大师”,并通过心理暗示,使得受害人愿意与神婆、大师见面;

4、神婆、大师见到受害人后,通过团伙成员前期获取的信息,装神弄鬼一番后将受害人的基本情况说出,使受害人在“震惊”之余对大师的“法力”深信不已;

5、在受害人迷信了神婆、大师的“法力”后,再利用攻心战术,预测其家人吉凶,引发受骗老人的恐惧感,从而听从其指点,掏钱化灾(多为要中老年人将黄金首饰、存折、现金等提供给神婆、大师消灾,在消灾过程用障眼法掉包)。
    从以上犯罪方式可知,中老年人要预防迷信诈骗犯罪,要切实做到“三不”:不要和陌生人搭讪、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情况、不要戴贵重首饰上街以免成为犯罪目标
    作为子女,要切实做到“两要一不要”:要经常向父母灌输诈骗案例和防骗常识、要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近况以免父母因惦念牵挂而给骗子可乘之机、不要在父母被骗后横加斥责增加其精神压力。
骗子为何盯紧了中老年人
   类似的“神医鬼托”,媒体已多次报道,警务室也在警事要闻里多次进行了警示,但类似案件还是时有发生,受骗的以中老年人为主,一生的积蓄往往就在一次不小心中被骗光,骗子选择中老年人行骗,是基于以下4个原因:

1.有一定的积蓄:中老年人辛苦一辈子,多多少少都有些积蓄,不少人在退休后有强烈的理财(投资)欲望,但是,适合他们投资的产品在市场上却并不多见。因此,这些钱就成了骗子眼中的肥肉!

2.心理较为脆弱:多数中老年人消息闭塞,对新鲜事物了解较少,防范意识薄弱。加之不少老人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知识少,在骗子精心设计的台词“暗示”下就会一步步走进骗子的陷阱。

3.不设防心理:多数中老年人崇尚积德行善。这种善良的心理,使他们降低了防范意识。

4.关注健康的心理:中老年人患慢性病比较多,大多有这样一种心理,对于自己的病或孩子的病想速战速决,渴望一药包治百病。因而,面对“包治百病”“请神作法事”等种种医药、治病、消灾解难的骗局,上当受骗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