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
关于利用二维码“包装”后实施通讯网络诈骗的预警   
发布:开发区公安分局    时间:2018/8/14 15:22:15

近年来,二维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随处可见,但由于群众的不甚了解和宣传力度不足等原因,二维码可能成为继微信之后犯罪嫌疑人选择和利用的工具,成为新的治安热点。望相关单位引起高度重视,落实有效措施,全力遏制案件高发。  

一、二维码的发展运用情况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再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安装扫码软件,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便可快速便捷地登陆网页,而省去了在手机上输入网址的繁琐过程,真正实现了一键上网。中国移动、腾讯、百度、阿里巴巴、新浪等网络运营商将二维码推向了高潮。在手机通讯产业中,二维码将成为二维码的主流市场之一。
     二、二维码引起的治安隐患
    二维码以其独特的大容量、低成本和易制作等诸多优点被各大互联网、企业、厂商广泛地开发使用。但是,当前许多群众对二维码不熟悉,存在随意扫码,或任意丢弃存有个人信息的火车票、飞机票等二维码电子凭证等行为,极易被犯罪嫌疑人利用。
   (一)犯罪嫌疑人利用群众对二维码的一知半解对诈骗手法进行升级和“包装”。二维码是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图形,只要有专门生成软件便可随意生成,但必须使用专用扫码软件才能解码。目前,多数群众对二维码的生成和解码原理不了解,极易被犯罪嫌疑人借二维码之名进行“高科技”的“包装”所蒙蔽。目前,市民及基层民警对二维码认知较少,仍存在一部分不被了解的隐性警情,更可推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二维码的冒充身份电话或网络诈骗、网络购物诈骗、涉案类电话诈骗等警情将进一步增多。
    (二)二维码可能成为手机病毒或木马的马甲。只要有二维码生成软件,嫌疑人便可将病毒、木马程序或手机吸费软件等网址链接生成二维码形式的图形,几乎没有制作门槛;同时二维码又可以随意发布,一般伪装于打折、促销的广告,或热门游戏、系统升级软件中,诱导用户扫描,在联网状态下用户扫描后手机就会中毒,手机里存储的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可能会泄露;该类木马也可能在后台运行,使用户手机恶意发送收费短信,消耗上网流量,造成话费流失。同时,载有病毒或木马链接的二维码可广泛快速地在QQ、微信等一些即时聊天工具或者email中得到传播,稍不留意便被入侵。  

(三)印有二维码的火车票、飞机票等易成为犯罪嫌疑人盗取个人信息的新途径。车站检票主要途径的二维码信息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目前二维码尚无防破解的技术,嫌疑人只需通过“扫码软件”便可对二维码进行解码,从而获取个人身份信息和订票手机、电话等信息,相对手机、网络等传统盗取个人信息手段更加隐蔽,成本更低,极易成为犯罪嫌疑人盗取个人信息的新途径。
 
      三、工作建议
    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决定了二维码的使用人群和范围将越来越广泛,由此可能引发的治安问题将成为公安机关必须面对的挑战,通讯网络诈骗、贩卖公民身份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增多。  

一是 普及二维码相关知识,提醒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公安机关应在各类媒体上广泛宣传二维码的相关知识、常见犯罪手法和案例,并提醒消费者扫码前一定要确认该二维码是否出自知名正规的载体,不要见“码”就刷,应当在手机上安装防病毒安全软件等;同时,在车站、机场等地发布预警提醒旅客妥善保管好车票,防止票面二维码被盗拍而被破解;  

二是 公安机关内部应进一步熟知二维码原理。各单位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对非接触型诈骗案件的侦查中,拓展侦查思路,注意发现有关二维码的犯罪苗头,并收集相关信息,进一步熟悉二维码的编译、传播、解码等原理,及时取证并固定证据,为侦查工作打好基础。此外,社区基层民警在工作中应注重发现居民小区、商场张贴的印有二维码的宣传单张,发现可疑的二维码广告应予以消除,并及时收集掌握。